新版考研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各院系介绍
阅读数:4704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计算机学院

  自动化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通信工程学院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学院

  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

  会计学院

  外国语学院

  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NEXT

  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从1984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海洋与船港机械装备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和工业工程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海洋机电装备技术和机械工程是省重中之重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硕士生导师40人,其中教授14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及高工3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省"千人计划" 1人,省151人才1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

  学院拥有"船港机械装备技术"和"特种加工与制造"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有"带锯床与特色机械装备"省科技创新平台。近三年,学院科研总经费近4000万元,获省部级奖3项;国家基金及国家级项目47项,省部级计划项目和基金项目52项,经费超100万元的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378篇,其中SCI、EI收录209篇;出版专著5部,教材7部,授权发明专利70项。

  培养成果

  学院现有在读研究生228名。每年约有8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奖学金,覆盖面达到35%;每年有30余名学生的创新项目和优硕论文培育获得资助,项目平均资助经费达到了0.4万元;有20余名学生获得数学建模、电子设计、中国水下机器人大赛、英语等竞赛奖励。

  学院拥有缙云高新、浙江海圣医疗器械、杭州柯林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校外学生创新培养基地,以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10余所国外合作交流与联合培养院校。

  学院近三年毕业研究生154名,其中有30名入职华为公司,海康威视,浙大中控,吉利汽车,西子奥的斯电梯等大企业;绝大多数学生的就业都实现了月薪过万的目标。NEXT

  计算机学院

  学院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始建于1980年,1981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及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研究方向包括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物联网与CPS、认知计算与机器学习、高性能嵌入式计算与实时系统、图形图像处理与系统仿真、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与软件质量等。

  师资队伍

  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的学科梯队,包括教授32人、副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人。学院拥有共享院士1人,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浙江省"百人计划"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3人,浙江省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人,以及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个。

  科研概况

  学科拥有教育部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重点实验室(B类)、信息产业部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嵌入式技术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数据存储传输及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等。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8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前期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防技术基础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总经费过亿元。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并从2000年开始连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第一单位)。

  培养成果

  学院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上硕果累累。近几年的研究生中有人发表5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有人获得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有人不仅发表高水平论文、还获得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并合作出版书籍1部;有人2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每次2万元人民币),等等。

  学院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与国外、境外著名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并给予一定的支持。近几年有多名研究生到美国UMBC(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意大利罗马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等等进行为期1个月至1年的学术交流。

  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签约签均在99%以上。除掉每年出国留学与深造的部分学生外,有23%左右的毕业生就业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国企,70%的毕业生广泛就业于知名的IT公司,如百度、阿里、淘宝、支付宝、腾迅、华为、网易、搜狗、思科、西门子、三星等。NEXT

  自动化学院

  学院简介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博士点一级学科,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为国防特色主干学科。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博导18人,硕导68人,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0余人,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4个。学院已经构建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特色

  学科方向特色鲜明:(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跟踪和开拓国际学术前沿,开展非线性、随机、网络化及量子系统的控制理论研究,以节能减排、优化运行和资源再生利用等为主要目标的复杂工业系统工程应用。"全集成新一代工业自动化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流程工业生产过程优化调度与控制技术及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2)模式识别与生物医学智能系统 围绕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领域,开展生物医学信息处理、智能化诊疗以及智能康复技术与系统等研究,服务于智慧医疗建设。"三感觉智能抓取系统"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具有触觉功能的肌电电动假手"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3)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装备 围绕检测仪器仪表、自动化高端装备及新能源电力与控制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推进产业化。"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原位抽取热湿法在线紫外可见光纤光谱气体分析系统研制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4)信息融合与传感网络 面向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的重大需求,开展信息融合与传感网络技术及在军事目标检测与跟踪、工程系统安全评估和海洋环境监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触滑觉复合传感器"获国防科技进步奖。

  培养成果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基金、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发改委项目、国防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和一大批企业合作项目;目前在研项目经费6000多万元;出版专著7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3项。

  学院研究生培养特色和优势显著,注重以实践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在飞思卡尔、机器人、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中我院学生均多次获得国家奖项,同时获得省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立项三十余项。如,学生李文国,他所主持的"三自由度肌电假手的实时控制"项目就获得省 "挑战杯"一等奖,引发多家媒体采访。在国内外高端学术会议和一级学术期刊上我院研究生也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文章,并被SCI、EI收录。还有学生获得资助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并作报告,及在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培养交流。联合培养的史先鹏博士还成为了"蛟龙号"5000米深海试验专家组成员。

  研究生奖助学体系完善。就业前景良好,历年就业率近100%,不少同学进入华为、中国工商银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核、三星电子、中国移动等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并有多名进入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知名学府继续深造。NEXT

  电子信息学院

  学科概况

  电子信息学院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重点建设学院之一,主要为电子、电气、通信、广播电视、仪器仪表、自动化、计算机等领域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人才。

  学院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电子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5个硕士学位点。拥有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2个(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研究方向有电子设计自动化、嵌入式系统设计、光电信息处理、电子系统集成、集成电路设计和建模测试、射频/微波电路设计、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磁电子材料与器件、抗电磁干扰技术、微波技术与微波通信、天线理论与技术等。

  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师14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46人,博士生导师17名,硕士生导师98人,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 3名,国家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1名,浙江省特级专家1名,浙江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名,浙江省"千人计划"3名,省特聘教授2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4名。

  学院在多个应用领域成果显著。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王健小组研发的激光气体分析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占有95%国内市场,产值达2亿以上。我国大洋深海科考船连续11年用刘敬彪小组开发的电子系统开展深海探测;秦会斌小组研发的抗电磁干扰器件发明专利在浙江科峰磁业公司产业化,直接经济效益达3亿元以上,研制的磁电子器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建造的第一条磁电子芯片生产线提供了技术支撑。

  培养成果

  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硕果累累,近几年的研究生学位授予率为100%,数次获得中国电子学会颁发的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大部分研究生毕业时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层次不断提高,仅2014年的毕业生发表一级核心期刊论文达95篇,专利15个。下图是我院的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通信信息传输与融合技术实验室(左)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射频电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右)。

  研究生历年来在各项竞赛中均成绩骄人,仅2013年至今就取得:

  2013第十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的1人、三等奖5人、成功参赛奖3人;

  2013年"华大九天杯"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3浙江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人;

  2014浙江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我院5项作品全部获奖,分获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实践挑战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2013第四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实践创新作品比赛中分获二等和三等奖;

  2013年获省"新苗计划"立项1人,省优秀论文一篇,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共16人。

  我院毕业的研究生因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为人踏实肯干,能吃苦,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近年来我院研究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99.2%,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100%。学院研究生享受助研津贴,优秀学生同时可以获得学校奖学金。

  学院鼓励并支持研究生去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2013年省外境外交流学生28人。我院与爱尔兰都伯林大学建立了联合博士生培养、国际合作研究院,与法国ISEN建立了硕士研究生选拔和培养关系,与英国女王大学建立了国际交换生协议,与台湾长庚大学工学院签订研究生交换和联合培养协议,与杭州东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了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NEXT

  通信工程学院

  学科概况

  通信工程学院旨在为社会培养从事通信信息与电子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等工作的高级人才。学院设有信息与电子系统研究所、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和密码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及"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两个二级学科都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也是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门人才,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各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和运营工作的能力。

  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目标: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能够达到:1.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相关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通信工程方向具有独立从事通信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能力。2.能够胜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3.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优秀导师

  学院拥有一批优秀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已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研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项目约50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10项;在IEEETrans、《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约200篇;出版专著、译著1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约30项。

  培养成果

  何圣康,男,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1级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2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3项及软件著作权3项,参与2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积极参加科研竞赛,获得2013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挑战杯"科技竞赛特等奖和2013年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凭借出色科研成绩获得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科研奖学金及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最终获得校优秀毕业生荣誉。

  章谦骅,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2级研究生。本科就读杭电,在本科期间获得一等奖学金6次,三好学生3次,国家奖学金及学院十佳大学生等荣誉。课余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获得校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省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主持完成大学生新苗计划项目一项。研究生阶段,截至目前获得一等奖学金1次,华为三等奖学金1次。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国内会议论文3篇,EI检索国际会议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3篇。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参加百度举办的"机器知我心"智能终端创意大赛,获得创意大师奖。获得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写作委员会举办的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二等奖。2013年11月赴新加坡参加国际会议,在会上与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缪雪峰,男,通信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10级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科研成果显著,研究生期间发表SCI期刊论文三篇,EI期刊论文一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与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获得浙江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毕业后就职于浙江设计院,从事通信设计工作。NEXT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一、电子信息材料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材料制备与加工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材料与器件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向,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较高层次人才。

  学科特色

  本学科将以材料的制备、加工及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新颖的电子信息材料为核心, 围绕现代电子学与电子信息技术而展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子功能材料、新能源与发光材料、磁电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主要课程设置

  半导体物理、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材料表征技术、微电子工艺技术、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

  重大科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级科技项目1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科技计划项目2项),SCI收录论文55篇,EI收录论文11篇,发明专利11项。

  二、环境检测与控制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城市、区域和包括矿山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的废(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它污染的预防、控制与治理;区域和企业的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咨询;区域和企业的环境污染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环境装备自动化控制、污染物自动化监测特色方面具有特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科特色

  环境监测与控制是环境科学与控制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是以环境工程、环境监测、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核心, 以大气环境监测与控制、水体(海洋)环境监测与控制、固废监测与控制为主,以国家和社会各领域环境监测与控制为应用方向的跨学科的交叉学科。

  主要课程设置

  高等环境工程学、多元统计分析、现代仪器分析、高等环境化学NEXT

  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

  学科概况

  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秉承"正直 智慧 发现 创新"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师资团队,培养一流的新世纪人才。学院现有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两个浙江省重点学科。现有"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实验室"、"数字化生物医学技术实验室"、"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实验室"、"医学信息与智能化诊疗实验室"等4个中央财政专项实验室,以及浙江省财政专项"检测技术与信息处理实验室"。

  学院紧密围绕国家21世纪建设需要,通过交流、合作与引进,积极推进学科交叉,发展新兴学科。目前主要围绕"生物医学信息学与工程"、"现代生物技术"、"检测技术及仪器"、"智能仪器"、"生物医学仪器"等五个学科方向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形成了较强的特色优势。本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 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一批高水平项目。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94%。学院还聘请兼职教授和海外学者讲座教授多人,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Drexel大学、南佛罗里达大学、H. Lee Moffitt 癌症研究中心和BioStat国际有限公司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省肿瘤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目前学院正在申报与法国巴黎第五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培养成果

  学院导师所培养的研究生以学科交叉、素质全面而具特色优势,因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而受用人单位好评,近三年签约率均在99%以上。除出国留学与继续深造外,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华为、网易、百度、诺基亚、中控等国内著名IT企业以及医院、高校等。

  优秀学生:杨骞。2011级研究生杨骞在校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并获SPIE资助前往美国在国际最大的医学影像年会(SPIE Medical Imaging 2013)上作口头学术报告,获国家奖学金。

  优秀学生:朱海龙。2011级研究生朱海龙在校期间发表一级期刊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华为奖学金,获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1项。NEXT

  软件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软件工程学院现有学术型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术型硕士点包含分布式计算理论与软件、软件工程方法与应用软件、密码学与信息安全、认知计算与智能技术4个培养方向。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包含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3个培养方向。着重培养具有良好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掌握现代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具备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项目管理、软件设计、产品研发的高素质人才。主干课程包括:高级软件工程、并行与分布式系统、数据挖掘及应用、高级数据库技术、J2EE与中间件技术、软件需求工程等。

  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11人、博士30余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省特聘教授、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等4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及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IT企业的客座教师、高级工程师和培训师50余人。

  培养成果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973前期专项1项、973子课题2项、国防项目5项、省重大科技专项11项、横向课题19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8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1个。其中,"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研发及推广应用项目"荣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基于物联的城市公交资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协同管理系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承担助教、助研及科研项目,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和补助政策,设立了各类奖学金。近年来,学院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公司、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协会、杭州公交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和管理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软件行业及就业创造有力平台。NEXT

  经济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硕士生导师32人;具有博士学位3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才7人。经济学院现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资产评估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概况

  应用经济学:198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3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授权点。目前已形成金融工程理论与应用、产业组织与政策、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等3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统计学:198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得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长期努力,目前已形成经济统计、数据挖掘、应用数理统计等3个稳定的学科方向。2010年本学科在全国高校统计学学科排名中进入前35%。

  资产评估:2010年获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坤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浙江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浙江天平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目前已形成企业价值评估、 金融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不动产评估等四个研究方向。主要培养系统掌握资产评估基本原理,对资产评估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资产评估专门人才。

  优秀学生

  曾可昕,2011届国际贸易学硕士毕业生,中共党员,省优秀毕业生,主持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资助项目1项、校科技创新资助项目2项,在一级期刊《科研管理》上发表论文1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毕业论文获校优秀论文。现于浙江大学攻读国际贸易学博士学位。

  宣丹萍,2013届统计学硕士毕业生,中共党员,省优秀毕业生,获浙江省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二等奖,在一级期刊《统计研究》上发表论文1篇,毕业论文获校优秀论文,现就职于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

  贺俊华,2014届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毕业生,中共党员,校优秀毕业生,主持2013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孵化项目1项,现就职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NEXT

  管理学院

  学科介绍

  管理学院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省重点学科,作为培育博士点的重点学科之一。具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科学硕士点,具有物流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三个专业硕士点。管理学院旨在为政府、企业、高校等单位输送管理人才及管理领域的研究人才。

  学院建有管理决策与创新研究所、战略与管理研究所、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研究所、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所、工业工程与管理所等5个校级研究所和中德先进制造与管理、创业创新及家族企业两个研究中心。近3年完成了60余项国家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军事预研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获得多项省级科技成果奖项;科研经费连年大幅度增长, 近三年科研实到经费合计达到1000万元。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共有研究生导师56人,其中教授25名,副教授31名,98%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学院还聘任多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作为访问教授与兼职教授。目前在校研究生2012级45人、2013级43人、2014级52人(尚未报到),每位导师每届指导研究生1-2人,指导力量充足。

  培养特色

  管理学院在研究生培养的多年积累中形成了积极实践、学风优良、就业质量高等特色。管理学院2013级的43位研究生中有18位同学活跃在校研究生会,22位同学在学校各部门承担着实习辅导员、助教、助管等岗位,学生积极活跃,实践氛围浓厚。2012级的45位同学中5位获得了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5位同学获得了挑战杯创业竞赛浙江省一等奖,6位同学申请到了浙江省新苗人才创新项目。管理学院研究生维持着多年的100%的就业率,很多同学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浙江省一些地方工商局、税务局等单位。

  热忱欢迎有志于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等学科实践创新的考生报考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联系人:聂老师    电话:0571-86878532

  附录:

  管理学院研究生2013-2014年获奖及科研立项情况

  姓名 奖项 姓名 奖项

  张辰鸿 国家奖学金、省优毕业生 胡玉筱 数学建模国二等、挑战杯省一等

  卢  佩 国家奖学金、省优毕业生 申潇潇 数学建模国二等、挑战杯省一等

  陈朝霞 国家奖学金 张  聪 挑战杯省一等、职业生涯规划赛省二等

  张翠红 国家奖学金 董甜甜 挑战杯省一等

  王乃有 省优毕业生 胡陈思 挑战杯省一等

  何柳琬 数学建模国二等 汤仲丽 职业生涯规划赛省三等

  陈柳君 数学建模国二等 黄梦娜 数学建模国二等

  浙江省新苗人才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13年立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研究生 指导教师

  2013R407058 面向浙江制造企业的协同物流系统绩效评价与优化方案推广 陈柳君 陈畴镛

  2013R407060 博弈视角下的电子产品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以浙江为例 何柳婉 李  彤

  2013R407062 基于随机服务系统的服务能力决策研究-以浙江省的服务企业为例 申潇潇 卜心怡

  浙江省新苗人才创新创业孵化项目(2013年立项)

  2013R407069 制造业企业与顾客互动机制的建立及自主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 金婉君 高海霞

  2013R407074 印染企业中水回用处理工艺流程的优化 胡玉筱 段显明

  2013R407075 通过架构性创新推动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郭  岩 王雷、赵杰艺NEXT

  会计学院

  学科概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是浙江省最早拥有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会计学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和学校工商管理博士培育学科,会计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专业,是浙江省会计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会计学学科目前拥有特聘教授1人、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博士1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第二层次培养人才1人、第三层次培养人才3人,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1人。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7项,主持省社科规划课题、省自科基金、省科技厅软科学等省级基金课题10多项;科研经费总额近500万元。荣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报告奖三等奖一项,及中国会计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省教育厅科研成果奖等多项科研奖励;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5部;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5次。在企业社会责任、舞弊审计、会计信息披露、管理会计、税务筹划等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会计学科进一步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互派教师、学生访问学习、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活动。

  培养成果

  会计学院MPACC聘请了40余位会计实务界精英担任企业导师,与十多家大型企业集团、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和学生实习基地,经常聘请企业导师来校讲课、交流、指导。学生有充足机会参与科研、实习、案例大赛等。

  我院多年的研究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内行业领军人才、注册会计师合伙人和理论研究专家。多位毕业学生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全国税务领军人才称号,很多学生毕业后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100%,毕业生多就职于银行、证券公司、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NEXT

  外国语学院

  学科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设有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跨文化交际等四个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方向以英美国家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以及文学理论为研究对象,尤其关注美国地区文学和少数族裔文学的研究;英语语言学方向以文体学、语用学、语篇分析和二语习得为重点研究内容,并考察语言学理论在英语教学、翻译实践等领域中的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特别重视各种文化层面的翻译研究以及翻译的文化定位问题的探讨;跨文化交际方向研究中外文化差异及其各自的基本文化定势,注重中外思维模式的差异在文本中的体现。该学科拥有一支科研实力较强、学历层次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15名硕士生导师,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7名;8人具有博士学位;多数导师曾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著名高校访学。所有导师在各自研究领域均有建树,有的还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和浙江省"十二五"社科学科组专家。

  培养成果

  本学科注重研究生教育,通过课堂授课、举办学术会议、邀请专家讲学、外派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培养,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学期间,不少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上崭露头角,应邀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以及获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有的还获国家奖学金和在各项赛事中频频获奖。现已有五届65名毕业生全部获得硕士学位,其中有的被录取为重点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管理,还有的在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普遍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NEXT

  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

  学院简介

  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是一所面向现代文化创意和数字出版与移动多媒体产业,致力于媒体信息可视化、数字典藏复制、视觉创意与设计、传媒策划与编创、新媒体传播以及内容增值服务的专业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计算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硕士点,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和人文艺术素养,系统地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程序设计的专业知识,具有面向网络新媒体与数字媒体创意设计、媒体信息可视化色彩高保真复现的新型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综合知识的专业人才。其中优秀者可继续攻读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

  本专业以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切入点,注重技术与内容的融合,在影视、动画、游戏、互动媒体、虚拟展示等数字内容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是当前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热点。本专业拥有媒体工程实验室、色彩高保真复制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和多媒体基础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建设的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600平米以上。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且有着很好的应用和产业背景。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技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项目,以及一批企业和社会委托的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三十余项发明专利。整体学术与科研水平处于浙江省同类学科前列。

  研究方向

  1) 媒体信息可视化;

  2)媒体设计与编创;

  3)媒体高保真复制;

  4)媒体信息传播与内容管理。

  课程设置

  交互媒体技术、数字成像理论、媒体设计与编创、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NEXT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批准立项为省级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高校德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与实践。

  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9人;6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首届百名优秀"两课"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拥有省教学名师、省"五个一批"人才各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4人,省"151"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培养成果

  硕士点科研竞争力强,成果丰硕。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获得了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浙江省科技成果进步奖等多项学术奖励。出版了近20部学术专著,在《新华文摘》、《求是》、《教育研究》、《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两百余篇。

  研究生综合能力强,就业质量高。学院一方面通过名师论坛、研究生论坛系列讲座、思想的跳蚤市场等载体加强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在校内外广泛建立实习基地,全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硕士点先后有2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多名学生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友情链接 :    潍坊弘景中医药学校学校官网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是公办还是民办       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       孝感思创信息科技学校学校地址       杭州市第二机械技工学校开设专业   
调剂信息